新星的成因

在拉丁語中,nova 意思是"新的"。新星(nova, 複數novae)對古時候的觀星者而言, 的確看來是新星,因為它突然在原來看似無星之處出現。當然,現代的天文學家 知道,新星實際上是非常老的星──白矮星,表面發生爆炸所產生的現象。例 如:圖左下是Nova Herculis 1935 (武仙座),在發生新星爆炸前後的比較。爆炸 後三天,Nova Herculis 1935 的亮度是未爆炸前的六萬倍。

新星常發生於雙星系統,其中,質星與太陽相似的恆星,已經演化成白矮星。 如果雙星的距離不是很遠,白矮星的重力場,會將其伴星(主序星或巨星)表面的物 質,經由Lagrange點,吸到白矮星的表面(參見上圖)。吸積的物質,大部份是氫。當吸積的物 質逐漸累積,其密度與溫度也逐漸昇高。當溫度超過107度時,引發了 極為快速的氫融合反應,將氫融合成氦,並放出大量的能量,而白矮星的亮度,也 忽然增加了數萬--百萬倍。

新星的亮度,常在數天內達到最大值,然後,在數個月之間逐漸變暗,回到原先 未爆發前的亮度。新星爆發的現象,如在同一顆白矮星重覆發生,就稱復發性新星 (recurrent nov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