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Mercury)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 0.39 AU
57,900,000 km
直徑(km) 4,880
質量(M/M地球) 0.06
密度(g/cm3) 5.4
表面溫度(℃) -173 到430
公轉週期 87.97 days
自轉週期 58.6 days

探索聯結:九大行星水星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在天空和太陽之間的夾角永 遠小於28度,因此常受陽光的影響觀測不易。水星的表面 與月球非常類似,滿佈隕石坑,其中最著名的是Caloris Basin。水星沒有衛星,它的軌道在九大行星 中也是較特殊的,水星的軌道離心率為0.206,而公轉軌道和黃道面的夾角也高達7度。

水星的大氣非常稀薄,主要的成份有極微量的氦、鈉、氫和氧。 水星的大氣成份,來自受太陽風吹襲與撞擊出的表面物質。由於水星表面的高溫,大氣分子很 容易脫離水星,所以水星並沒有穩定的大氣,需要靠太陽風不斷的補給。由於水星的大氣稀薄, 無法保持穩定的表面溫度,水星的日夜溫差非常極端,白天溫度可高達攝氏430度, 足以融化鋅,而夜間的溫度降至攝氏零下173度,可以讓鈍氣氪凝結。

水星的密度高達5.4公克/公分3,所以天文學家相信, 水星有相當大的鐵核。以體積計算,水星的 鐵質核心約佔全部體積的42%。相較 之下,地球核心只佔總體積的16%,火星的核心更只佔總體積的9%。

受太陽所引起的潮汐力的影響,水星的自轉周期長達59個地球日, 而它的公轉周期約是88個地球日,水星的自轉與公轉的時間比幾近2:3。水星是本太陽系裡, 自轉/公轉產生共振的比率不是1:1的天體。

唯一曾經造訪水星的探測船是水手10號,它分別在1973年與1974年飛越水星三次, 但只探測了45%的水星表面,發現水星有磁場是水手10號探測任務的重大成就之一。水星的磁場約是 地球磁場的1%,乍聽之下似乎不大,但水星自轉非常緩慢,它如何維持這麼強的磁場,仍是有待解決 的水星謎題。美國計劃在1999年進行二次水星探測任務,以進一步了解這個最靠近太陽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