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 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簡明的解說,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2025 年 9 月 15 日
說明: 太陽會變得危險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偶爾會發生。大約每隔幾年,太陽就會向太陽系拋出一個龐大的高溫氣體泡泡。而大約每一百年左右,當時機、位置與磁場連接條件恰巧吻合時,這樣的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便會正面撞擊地球。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地球不僅會出現壯麗的極光,其磁場也會被迅速推擠並壓縮,導致電力系統產生強烈電流突波。其中一些突波可能造成嚴重影響,波及人造衛星,甚至癱瘓電網,而這樣的損害往往需要數月才能修復。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事件便是 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當時電報線路因電流過大而冒出火花。 在 2012 年,也有一次規模相當的CME從地球附近掠過。若當時正面撞擊,後果將十分驚人。這段主題影片便是電腦模擬的結果:地球的磁層頂(magnetopause)被壓縮到竟然縮進了同步通訊衛星的軌道之內。
Authors & editors:
Robert Nemiroff
(MTU) &
Jerry Bonnell (UMCP)
NASA Official: Amber Straughn
Specific rights apply.
NASA Web Privacy,
Accessibility,
Notices;
A service of:
ASD at
NASA /
GSFC,
NASA Science Activation
& Michigan Tech. U.
太空天文實驗室(成功大學物理系)
由 Open AI 自動生成翻譯
編輯: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