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

李昫岱

前言

回大綱 

看過"接觸未來"(contact)的人, 可能會對茱蒂傅斯特在巨大無線電電波望遠鏡下, 用耳機聽外星訊息的景象印象深刻。 其實利用無線電觀測天象不是天文學家的專利, 這次的獅子座流星雨, 你就可以用收音機"聽流星"!
形成流星雨的原因

回大綱 

流星雨的形成和彗星有直接的關係, 例如獅子座流星雨(leonids)就是由坦普-塔特彗星(Temple-Tuttle)形成的, 而造成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的是Swift-Tuttle (1862 III)彗星。

怎樣的彗星才會形成流星雨呢? 當彗星繞太陽的軌道和地球公轉的軌道有相交的情形時就會有流星雨。 每年都有許多回歸或新發現的彗星, 但能產生流星雨的卻少之又少, 那就是因為軌道要剛好相交的機率非常小, 所以流星雨才這麼難得。

聽流星的原理

回大綱 

在用收音機收聽FM的廣播時, 只要發射站的距離超過300公里以上訊號就接收不到, 這主要是受到地形起伏的影響, 如果有一個中間的接續站, 則就可以將訊號傳遞的更遠。

流星在掉入地球的大氣層後, 會在離地表80到120公里的地方, 和地球的大氣摩擦產生高熱, 使得流星的尾巴暫時呈現游離的狀態。 游離狀態的流星尾巴會反射無線電波, 此時游離的流星尾就像一個接續站, 讓我們可以接收到原本接收不到的電台(如圖1)。

 
圖1,當流星衝入地球的大氣層時, 游離的流星尾巴會反射遠方發射站的無線電波。

通常流星尾游離的時間很短, 聽到的訊號也在零點幾秒間, 聲音就像短促的撞擊聲或唧唧聲。 當然如果運氣好碰到大流星, 聽到的訊號會持續數秒甚至幾分鐘! 這時可以聽到電台裡的音樂聲或對話。 今年的獅子座流星雨, 台灣地區預估每小時會有4000到6000顆的流星, 一顆接一顆的流星說不定會讓訊號一直接續下去, 到時就可以聽到流星所唱的"組曲"了!

觀測方法

回大綱 

觀測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只要準備一架FM的收音機, 最好是數位的收音機(digital radio), 如果可能的話再配上Yagi天線。 沒有數位收音機和Yagi天線也沒關係, 只是效果比較差而已, 這就像小雙筒望遠鏡和大口徑望遠鏡都可以用來做觀測, 差別只有等級不同罷了。

用什麼頻率聽呢? 選擇的頻率可以從87.5到108.0 MHz都可以, 但以較低的頻率比較好, 較低的頻率可以聽到較多的流星, 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

在設定頻率前要找一個距離300到1000公里遠的電台, 並確定該電台發射出的頻率在觀測地沒有相同頻率的電台, 而且沒有受到干擾, 也就是說沒有流星的時候在該頻率是聽不到聲音的。 如果你在南台灣做觀測, 就可以選擇一個北部的電台來做觀測。

用無線電波觀測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就是它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 不受黑夜或白天的影響, 即使是下雨天也可觀測。 所以當你到野外觀測流星雨時, 不要忘了帶一架收音機, 順便用收音機一起觀測。

流星的聲音

回大綱 

建議使用 Explore 4.0以上的版本 +RealPlayer (plug in)聆聽, 或是將檔案下載後用RealPlayer播放, 直接使用Netscape可能會讀出亂碼。 RealPlayer可至Real Networks 公司(中文版)處下載。

4.8秒,時間短的流星聲。
8.9秒,時間長且清楚的流星聲。
6.4秒,短促的流星聲。
10.4秒,長時間的流星聲。
流星照片

回大綱 

這幾張照片是11月17日(1998年)清晨所拍攝的, 除了這幾張照片外, 還有一些精彩的正片(幻燈片)正在處理上網中, 請各位拭目以待。

流星痕與昴宿

圖A.流星痕與昴宿 當非常亮的流星劃過大氣層時, 會留下燃燒般的痕跡, 這就是流星痕(圖中央下面一點紅色的部份)。 流星痕可在空中停留數秒到數分鐘之久, 然後漸漸消散, 停留的時間視當時的空氣穩定度而定, 在無風的狀態下大流星痕可存在數十分鐘之久。 圖的左上方為昴宿星團。

流星痕

圖B.流星痕

流星

圖C.流星

流星

圖D.流星

火流星與流星

圖E.火流星與流星 圖中央的這顆火流星的尾巴帶有綠色和粉紅色, 估計它的亮度超過-6等!

照片版權及攝影相關資料

相關網站

回大綱 

國內:

國外:

 

回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