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天文圖 (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探索宇宙! 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 帶你探索迷人的宇宙。

2000 年 3 月 31 日

獵戶座內的 「自由行星」
影像提供: Philip Lucas (Univ. Hertfordshire) and Patrick Roche (Univ. Oxford), UKIRT

說明: 上面這張獵戶座四邊形星團 (Trapezium star cluster) 的假色照片,是一部紅外光相機,在相當於兩倍可見光波長的波段所拍攝的。 這些紅外線數據,是天文學家對這個鄰近的恆星誕生區,所做的精細觀測計畫之一部份。從這些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在這個區域已經找到將近100顆可能是棕矮星 (brown dwarf stars)的極低質量天體。 棕矮星是種「失敗的恆星」(failed stars),因為它的質量不到太陽的百分之八,所以它核心的溫度,無法像我們的太陽一樣,能夠昇高到讓氫進行核融合。不過據理論推斷,只要棕矮星的質量高於太陽的1.3%,它們仍然可以進行重氫 (deuterium, 氘) 融合,因而發光。 事實上,天文學家所找到的這些低質量物體之中,有13顆天體的質量和我們太陽系的氣態巨型行星相差不多,低到無法以氘融合為能源。 這些漂浮在星團內的自由行星,質量最小的只有木星的8倍,而它們可能是在一百萬年前,和星團內的其他恆星同時誕生出來。 因為它們剛誕生不久,誕生階段所產生的高熱,還沒有完全散發掉。所以,我們還能夠在紅外線波段偵測到它們,不過隨著時間增加,它們將會變得愈來愈冷和愈暗淡,最後成為無法偵測到的「黑天體」。 如果四邊形星團是個常態的年輕星團,那麼,自由漂浮的行星可能是宇宙很常見的天體。不過以觀測到的棕矮星數量來說,可能還是沒有高到可以解釋為什麼暗物質,會佔宇宙質量的90%以上。

明日的圖片: Planet Earth From TIROS


< | 舊圖 | 目錄 | 搜尋 | 日曆 | 辭彙 | 教育 | 關於 APOD | >

Authors & editors: Robert Nemiroff (MTU) & Jerry Bonnell (USRA)
NASA Technical Rep.: Jay Norris. Specific rights apply.
A service of: LHEA at NASA/ GSFC
& Michigan Tech. U.

翻譯:天文實驗室 (成功大學 物理學系蘇漢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