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導覽: |
回大綱
|
清澈璀璨的星空,常能勾起人們無限的幽思與遐想,亮星與星座常有奇妙的傳說或神話附會。「牛郎與織女鵲橋七夕會」淒涼而美麗神話,在我國不知己經流傳了多少世代。
現在我們知道星座圖案,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空想而已。我們也了解,恆星和凡人相同,一樣有生老病死,人類對各種星體的基本性質也有相當的了解,但這些皆無法減損星空的美麗。在遠離都市光害的郊區,唐朝詩人杜牧在《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中所敘的意境依舊不減。
在有系統的介紹天文學的知識之前,讓我們先對現在宇宙中的所見的各種天體,作簡單巡禮,而所謂〝看〞為裸視或透過各式天文望遠鏡所見。
- 行星 (Planets):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彗星、小行星
(土星外的行星,必需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看見)。
- 恆星 (stars):天狼星、織女星、牛郎星
- 原恆星 (protostar):獵戶座大星雲中之原恆星
- 主序星 (main Sequence stars):青壯時期的恆星,例如太陽,天狼星 (Sirius A)
- 雙星 (binary stars):開陽雙星
(Mizar&Alcor, UMa)
- 變星 (variable star):亮度有週期性變化的(老年期)恆星,例如造父變星 (Cepheid
variable):北極星 (Polaris),是周期為
3.9696 天的造父變星,其亮度變化只有0.1星等。
- 巨星 (Giant):通常是老年期的恆星,例如畢宿五 (Aldebaran,αTau),大角 (Arcturus,αBoo),五車二 (Capella,αAur)。
- 超巨星 (Supergiant):老年期的大質量恆星,例如參宿四 (Betelgeuse, αOri),參宿七 (Rigel, βOri)。
- 新星 (Novae):Nova
Cygni 1992
- 超新星 (supernovae):SN 1987A
- 白矮星 (whitedwarf):天狼伴星 (Sirius B)
- 中子星 (neutron stars)或波霎 (Pulsar):蟹狀星雲中心的中子星或波霎
- 黑洞 (blackhole):天鵝座
X-1 (X-ray source) (很可能)
- 星團 (clusters)
疏散星團 (或稱 開放星團) (open clusters):昴宿星團
(Pleiades),英仙座
h&χ雙星團 (h&χPersei)
球狀星團 (globular clusters):M13, M15, NGC104
- 星雲 (Nebula):獵戶座大星雲,環狀星雲,貓眼星雲
- 星際物質 (Insterstellarmedium):本銀系盤面,馬頭星雲
- 超新星爆炸遺骸:蟹狀星雲 (Crab Nebula), 天鵝圈
(Cygnus Loop)
- 星系 (Galaxies):仙女座大星雲
M31(仙女座大星系)
- 似星體 (魁霎,quasar) (QSO):3C273
- 星系團 (Cluster of Galaxies):本星系群
(Local Group), 后髮座星系團
(Coma Cluster), 室女座星系團
(Virgo Cluster)
- 超星系團 (superclusters) (cluster of clusters):例:本超星系群:由本星系群與附近的星系群所組成。
- 長城與空洞
(great wall and void) - 現知宇宙中最大的結構體
|
太陽系
(Solar system)
|
回大綱
|
|
宇宙有多大?
|
回大綱
|
- 宇宙有約數千億個星系∼1012個
平均每個星系約包含一千億個星∼1011,所以目前所〝觀測〞到整個宇宙約包含有1011*1012=1023
個恆星。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1 千億兆
假設每個恆星都有一顆行星伴隨著,亦即整個宇宙約有1023個行星。
- 距離太陽最近的一個恆星 Proxima Centauri(半人馬座之毗鄰星)約
4.28 ly (~1.31PC),半人馬座αA,B約 4.39 ly,毗鄰星和半人馬座αA,B為一個三合星系統。
- 目前所觀到最遠的星系約100∼150億光年∼1023
km,所以是目前所觀測的宇宙體積約為
(4/3)*π* (1023)3=1070 (立方公里)
|
天文學中常用的單位
|
回大綱
|
- 1AU (Astronomical Unit)(1 天文單位)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
=1.495*108km(∼1.495億公里)
(地球直徑=1.275*104 km,地球赤道周長
4*104 km)
在探討或研究行星系統,最常用「天文單位」作為距離的基本量度單位。
- 1 ly (light year) (光年)
= 光走一年的距離
= 9.46*1012 km
(Note:光每秒走了 2.997925*105 km∼3*105
km)
(1ly = 3*105*365*24*60*60=9.46*1012 km)
光年是天文描述距離的重要單位之一,但常被誤認是計時的單位。在浩瀚的宇宙裡,光年是個微小的距離,更常見的是
"千光年" (Kly)和百萬光年 (Mly)。
- 1pc
(1parsec,1秒差距)
= 3.09*1013 km=3.26
ly (造成視差角為1弧秒之距離)
1 Kpc = 1 kilo parsecs=103 PC
1 Mpc = 1 mega parsecs=106 PC
例如:
- 太陽距離本銀河系的中心約 8 Kpc。
- 室女座(Virgo)超星系團距離地球約
17 Mpc。
相信嗎?天文學家更常用秒差距 (或說
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來描述距離。
|
如何描述星體的大小與位置
|
回大綱
|
星座(constellations)-一群天體的組成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全球四季夜空,劃分成八十八個大小不一的天區,分屬於八十八個星座。屬於同一星座的群星或天體,可能只是恰好在同一個天區,而它們彼此之間可能是毫無關係,以獵戶座為例,參宿七與地球的距離為910光年,而參宿四與地球的距離是540光年。
- 星座的命名:
有一半是在古時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文明的神話與形狀的附會(包含了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埃及、希臘的神話與史詩)。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經常用航海的儀器來命名。
例如:
美索不達米亞:金牛座 (Taurus),獅子座
(Leo)。
希臘的神話:獵戶座 (Orion),仙女座
(Andromeda)。
航海的儀器:六分儀 (Sextans),羅盤座
(Pyxis)。
- 恆星的命名:
主要亮星大多有它專屬的星名,例如:Altair
(牛郎星)、Vega (織女星)、Polaris (北極星)等。但是記憶這些西名實在不很方便,例如記誦
Zubenelgenubi (氏宿一) 和 Zubeneschemali (氏宿四),就不是最有趣的工作。為解決這個難題,Johann
Bayer在1603引進了以希臘字母來命名的方法。在星座中的恆星依其亮度,以24個小寫的希臘字母來命名。例如:牛郎星 (Altair)是天鷹座 (Aquila)α星,記為
(αAql),但是獵戶座 β(參宿七)卻比α星﹙參宿四)亮,這是當時目測法的疏失。請參考台灣地區四季星空的主要亮星資料。
當然星座裡的恆星遠遠超過24個,那其他的恆星怎麼辦?為解決這個問題,有許多天文學家曾經做過恆星編錄,而這些恆星目錄通常以人名或天文台名來命名。例如:Bonner Durchmusterung (或稱 BD恆星目錄,這是以天文台命名)
編有324,188顆恆星,BD +5° 1688是麒麟座的一顆暗星。另一常見的恆星目錄為
Henry Draper Catalogue (HD目錄)共收錄了225,300顆恆星,HD
87901是老人星 (Regulus, αLeonis)。現今最完整的恆星目錄是
Hubble Space Telescope Guide Star Catalog (哈伯太空望遠鏡導星目錄),共收錄15,169,873顆肉眼看不到的暗星,恆星的編號型式為
GSC 1234 1132。Vega, α Lyrae, BD +38° 3238, HD 172167, 3 Lyrae, HR
7001, GC 25466, SAO 67174, ADS 11510都是指織女星,真是洋洋大觀。
- 天球座標:赤經 (Right Ascension, R.A.)與赤緯(Declination,
Dec.)
星座對描述某一天區的天體相當方便,但如果要進行天文觀測,又顯得不夠精確。。天球的座標提出如何畫分天球和替天球定下座標,在天文觀測上應用非常廣泛。
- 赤緯線是地球的緯度線在天球的投影。
- 北天球的緯度為0到+90°,而南天球的緯度記為0到-90°。每度再分成60分,而每分再細分成60秒。
- 地球的赤道面與天球的赤道面是重疊的。
- 天球的南、北極與地球的南北極是重合的。
- 地球經度線在天球的投影,成為天球的赤經線。
- 赤經的原點為天球赤道與天球黃道相交的春分點,春分點的赤經座標為0時(同時亦是赤緯0度),在天球上,往東每15°增加一小時,以此類推。赤經共分成24小時,每小時再細分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例如:參宿四的位置是
(5h55m10.3s,+07°24'25'')。
例如:
恆星名稱 |
所屬星座 |
天球座標 (R.A.,Dec.) |
英文名稱 |
天狼星 (αCMaA) |
大犬座 |
(7,-20) |
Sirius |
南河三 (αCMiA) |
小犬座 |
(8,+5) |
Procyon |
織女星 (αLyr) |
天琴座 |
(19,+40) |
Vega |
牛郎星 (αAql) |
天鷹座 |
(20,+5) |
Altair |
|
恆星的亮度:
|
回大綱
|
-
視星等(mV)
在地球上實際觀測到的恆星亮度規約差5等,亮度差100倍。
一開始是以畢宿五(金牛座α星)(Aldebaran)與牛郎星(天鷹座α星)
(Altair),這二顆星為mV=1.0的標準星,後來改以織女星(Vega)﹙天琴座α星﹚為mV=0.0的標準星來定義其它恆星的視星等
例如:
恆星/望遠鏡 |
視星等或可見視星等 (mV) |
太陽 |
-26.5 |
滿月 |
-12.5 |
金星最亮時 |
-4.0 |
天狠星 |
-1.46 |
北極星 |
2.02 |
裸視極限 |
6.0 |
5米口徑望遠鏡 |
24.0 |
哈伯太空望遠鏡 |
30 |
視星等 (mV) |
亮度比 |
-10 |
1002=10000 |
-5 |
100 |
0 |
1 |
5 |
1/100 |
10 |
1/1002 |
15 |
1/1003 |
20 |
1/1004 |
|
恆星的視運動
|
回大綱
|
恆星和其他的天體因地球自轉的緣故,在地球人的視覺上會有東昇西落的周日運動。也由為地球的公轉運動,在軌道上地球每天會前進一度,造成恆星比前一晚提前大約4分鐘昇起。一年之後,在同一日期和時刻才能看到相同的星空,這種現象是恆星的周年運動。所以恆星的視運動包含周日與周年等兩種視運動。
古詩中有「斗轉參橫欲三更」的字句,意指北斗七星流轉而參宿(獵戶座)打橫了,這時已經快近三更(約子夜),這是指恆星的周日運動。而「物換星移幾度秋」指的是恆星的周年運動。
以下為恆星周日與周年視運動較詳盡的解釋。
- 為什麼夜空中星斗會流轉?
從星流跡攝影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夜空中的天體會東昇西落,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恆星的周日運動
(diurnal motion)。嚴格來說,天體並不會東昇西落,恆星和其他天體的周日運動只是人類的錯覺而已。因為地球對人類來說實在是很龐大,以至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如果我們能遠離地球的拘拌,就能清楚的看到事實的真象。
天球是說明星斗流轉現象很理想的工具。如果我們從北極的上方往下看,將會發現地球是由西向東自轉。因為天體幾乎是固定在天球之上,隨著地球自轉,天球上的天體在地球人的視覺上,就由東向西流轉,產生周日運動。
- 四季星空為什麼會不一樣?
因為地球自轉同時也繞太陽公轉,地球每天在軌道上約前進1度,以致恆星太約每天提前4分鐘昇起。經過一
年之後,在同一地點又看到相同的星空,這是恆星的周年視運動。經過十五天後,恆星已經提前一小時昇起。所以在天文書籍後面常附錄的每月星圖,常是每月1日晚上10時、15日晚上9時和30日晚上8時,共用一張簡易星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