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 帶你探索迷人的宇宙。
說明: 是誰殺了恐龍?它們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跟隨著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生物種群一起消失的,這是有名的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Mass Extinction event) (簡稱為K-T事件)。地質學家與古生物學家經常懷抱著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個大型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是這個事件的元兇。在這樣的一個宇宙大災難中,好消息(!)是:如此的撞擊將產生大火,大海嘯,大地震,以及大風暴,而這些大災難將很快的消滅一些物種﹔壞消息是:撞擊後的灰燼會被拋入大氣中,造成如長時間的黑暗,低溫與酸雨等嚴重的全球環境變遷,使得植物大量的死亡,更造成其他物種的動物會被活活地餓死。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是在1990年很戲劇性地被宇宙化學家艾倫•希德布蘭所發現的,他揭露出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區域的沉積層中有一個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所留下來寬達112浬的環狀結構。這個至今仍然可以被偵測到的環型結構稱為 Chicxulub 隕石坑(是以該地的村莊來命名的)。如上圖,它整體的輪廓可以由那個區域的重力與磁場大小來繪出來。除了有正確的年代之外,隕石坑的大小也與足夠造成全球毀滅的小行星(約6-12浬)所造成的撞擊相符合。不管造成K-T事件的原因是真是假,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相信像這麼大的撞擊大約每一億年才會發生一次。
Authors & editors:
Robert Nemiroff
(MTU) &
Jerry Bonnell (USRA)
NASA Technical Rep.:
Jay Norris.
Specific rights apply.
A service of:
LHEA at
NASA/
GSFC
&
Michigan Tech.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