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 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說明: 要用超新星來編寫奏鳴曲 (sonata),你先得找到超新星。舉例來說,作曲家Alex Parker和Melissa Graham,使用CFHT望遠鏡在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之間,所記錄的四組深空巡天數據,並從其中找到241個Ia型超新星。這類讓宇宙學家相當著迷的Ia型超新星,源自發生熱核毀滅爆炸的白矮星。接下來,他們為每個超新星定個"音 (note)",音量視超新星的距離而異;較輕聲對應較暗、較遠的超新星。而此音的音高 (pitch),則依據超新星增亮及暗化時間快慢,相對某一標準時間變化先定出一個伸展因子 (stretch factor),並根據上圖呈現的吉普賽音階 (Phrygian dominant scale),為擁有較高伸展因子的超新星,定出較高之音高。在樂器選擇上,大質量星系內的超新星,用低音提琴呈現,小質量星系內的超新星,則用平台式鋼琴來彈奏。點選上面圖片 (或選擇Vimeo、YouTube連結),就可以看見快放的動態CFHT巡天數據,並聆聽背景中的超新星奏鳴曲。
Authors & editors:
Robert Nemiroff
(MTU) &
Jerry Bonnell (UMCP)
NASA Official: Phillip Newman
Specific rights apply.
NASA Web
Privacy Policy and Important Notices
A service of:
ASD at
NASA /
GSFC
& Michigan Tech.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