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天文圖 (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探索宇宙! 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 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簡明的解說,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2025 年 10 月 19 日
The nucleus of a comet is shown against the dark of 
deep space. The comet's surface is jagged and irregular. 
A stream of dust and gas drifts off to the upper left.
Please see the explanation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丘留莫夫-葛拉西門科 Churyumov-Gerasimenko 彗星形成其彗尾
影像提供 & License: ESA, Rosetta, NAVCAM

說明: 彗尾從何而來? 通常在彗核上並沒有明顯的噴流噴出位置,從而形成彗尾。 2015年,歐洲太空總署的羅塞塔號太空船拍攝了一張主題影像,展示了正在形成的噴流的最佳圖像之一。這艘太空船從2014年到2016年環繞著67P/丘留莫夫-葛拉西門科彗星(丘-葛彗星)。 這張圖片展示了當丘-葛彗星接近太陽並升溫時,氣體和塵埃從彗星核的多個地方噴出。彗星有兩個顯著的葉狀結構,較大的葉狀結構約有4公里寬,而較小的葉狀結構則有2.5公里寬,兩者由一個狹窄的頸部相連。 分析顯示,蒸發必須在彗星表面深處進行,才能形成我們看到的氣體、塵埃和冰的噴流,這些噴流從表面噴出。丘-葛彗星(也稱為67P彗星)在每6.44年的太陽公轉軌道中,會因噴流而損失約一米的表面深度,這樣的速度將在僅僅數千年內徹底毀滅彗星。 2016年,羅塞塔號任務結束,並以受控的方式撞擊丘-葛彗星的表面。

明日的圖片: big heart


< | 舊圖 | 投稿 | 索引 | 搜尋 | 日曆 | 資訊訂閱 (RSS) | 教育 | APOD簡介 | 討論區 | >

Authors & editors: Robert Nemiroff (MTU) & Jerry Bonnell (UMCP)
NASA Official: Amber Straughn Specific rights apply.
NASA Web Privacy, Accessibility, Notices;
A service of: ASD at NASA / GSFC,
NASA Science Activation
& Michigan Tech. U.

太空天文實驗室(成功大學物理系)
由 Open AI 自動生成翻譯

編輯:陳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