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的曆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四個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兩次穿越赤道與最北與最南的四個時刻,以作為四季的中心。而我國農曆裡則把節氣分得很細,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相鄰兩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度。它們的名稱大都反應物候、農時或季節的起點與中點,很明顯是以方便農耕為考量的曆法。由於節氣實際反應太陽運行所引起的氣候變化,故二十四節氣為陽曆的自然衍生的產物,與陰曆無關。
地球繞橢圓軌道公轉,在近日點附近(冬至)的運行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夏至)附近運行速度較慢,所以以地球的觀點,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也是冬快夏慢,運行15度所須的時間自然有別,因此兩節氣之間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冬天的節氣較密,而夏季的節氣較疏。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完全按迴歸年的長度。
為了調合迴歸年(陽曆)與朔望月(陰曆)之間的差異,農曆把二十四節氣中,雙數的叫中氣,單數的叫節氣,而且規定每一個中氣標定在一個農曆的月份,例如雨水必定在正月,春分必定在二月,穀雨必定在三月,其餘依此類推。另月名也必須和相對應的中氣相合。
朔望月一般比太陽在黃道上運行30度的時間短,故經過數月後,按朔望月排出來的月份,就有一個輪不上任何中氣,而這個月在農曆裡就定為「閏月」,由於它沒有月名,所以仍沿用上一個月的月名,而稱為閏某月,例如著名的1995年閏八月。此種置閏的方法,可以保持季節與月份相差不會太遠。是以,每年的春節最早不會在陽曆1月23
日之前,而最遲不會晚於陽曆2月21
日,因為正月的中氣「雨水」一般定在陽曆2月20
日左右。 (註:規矩上是不閏正月,過兩次農曆新年拿兩次壓歲錢,可能只有兒童會讚同。對必需把舊債還清,並發出壓歲錢的成人來說,這可是惡夢中最糟的一種。)
下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其物候:
-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一天春天開始。
- 雨水:降雨開始,雨水將多。
-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它們將開始出土活動。
- 春分: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
- 清明:明潔晴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雨水增多,適時的降雨對穀物生長很為有利。
- 立夏:夏天開始,萬物漸將隨溫暖的氣候而生長。
- 小滿:滿指籽粒飽滿,麥類等夏熱作物這時開始結籽灌漿,即將飽滿。
-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節。
- 夏至: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一天中午太陽位置最高,日影短至終極,古代又稱這一天為日北至或長日至。
- 小暑:暑是炎熱,此時還未到達最熱。
- 大暑:炎熱的程度到達高峰。
- 立秋:秋天開始,植物快成熟了。
- 處暑:處是住的意思,表示暑氣到此為止。
- 白露:地面水氣凝結為露,色白,是天氣開始轉涼了。
- 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中間,這一天晝夜相等,同春分一樣,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
- 寒露:水露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
- 霜降:見霜。
- 立冬:冬是終了,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 小雪:開始降雪,但還不多。大雪:雪量由小增大。
- 冬至:這一天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古代又稱短日至或日南至。
- 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此時尚未冷到頂點。
- 大寒:寒冷到頂點。
二十四節氣中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與冬至等八節氣最為重要。它們之間大約相隔46天。一年分為四季,「立」表示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而「分」與「至」表示正處於這季節的中間。
現代我國所使用的曆法,皆依迴歸年製定,二十四節氣基本上是一致的,前後的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天。有興趣記這些節氣的人,可用下列的速記調(每節氣取一個字)
,或許有幫助。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暑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年二月開始算,最多相差一兩天。
|